张广宁:后亚运广州要跻身中国最美丽城市
从“区域中心城市”提升至“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后,广州的表现让世界称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广州达13处之多,南沙新区更跻身进入“国家队”,后亚运的广州如何再迈新台阶?
今年要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10000亿元;中新广州知识城要成为全省的“人才特区”;南沙新区要打造成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近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畅谈广州下一个5年的新目标、新谋略,描绘后亚运广州要跻身中国最美丽城市的前景。
今年要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10000亿元;中新广州知识城要成为全省的“人才特区”;南沙新区要打造成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近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畅谈广州下一个5年的新目标、新谋略,描绘后亚运广州要跻身中国最美丽城市的前景。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
重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
南方日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州如何根据国家新的规划、新的要求,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张广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广州达13处,其中明确点到重大项目的有9处,如广州南沙新区开发、沿京广经济带、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扩建广州机场、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京哈京广通道、广深港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州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动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州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也是广州“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认为,至少要具备两个基础性条件,一是有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硬实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与竞争;二是有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在对内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从提升城市的经济硬实力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战略重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这是符合广州实际的,也是最具广州特色、最有可能加快建设的目标定位。从增强城市软实力这个角度看,广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独特的现代都市文化和昂扬向上的现代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精心培育城市之魂,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要借办亚运契机,持续放大后续效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因此,广州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按照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两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引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广州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南方日报:您多次提出广州最能体现鲜明城市特质、最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定位是国际商贸中心,广州将如何打造成一座国际商都?
张广宁:我们将着力构建“四线三圈,两轴一带”现代国际大都市商业格局。即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地铁、轻轨和快速干道交通放射线为基础,规划实施商业网点发展布局;结合新城市功能区规划,打造“内精、中厚、外强”的三个商业圈层;以老城区传统商业中轴线、新城区现代商业中轴线和珠江滨水带为核心,建设集文化历史、休闲娱乐、商旅互动、滨水景观等于一体的广州“千年商都”特色形象。
南方日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无疑是广州“十二五”期间又一重要战略任务,具体的工作思路如何?
张广宁:“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着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全力争取实现2011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努力建设全国社区群众活动先行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级示范区。
在文化产业方面,把文化产业这一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将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运行和管理机制,探索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南方日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州如何根据国家新的规划、新的要求,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张广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广州达13处,其中明确点到重大项目的有9处,如广州南沙新区开发、沿京广经济带、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扩建广州机场、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京哈京广通道、广深港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州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动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州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也是广州“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认为,至少要具备两个基础性条件,一是有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经济硬实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与竞争;二是有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在对内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从提升城市的经济硬实力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战略重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这是符合广州实际的,也是最具广州特色、最有可能加快建设的目标定位。从增强城市软实力这个角度看,广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独特的现代都市文化和昂扬向上的现代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精心培育城市之魂,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要借办亚运契机,持续放大后续效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因此,广州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按照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两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引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广州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南方日报:您多次提出广州最能体现鲜明城市特质、最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定位是国际商贸中心,广州将如何打造成一座国际商都?
张广宁:我们将着力构建“四线三圈,两轴一带”现代国际大都市商业格局。即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地铁、轻轨和快速干道交通放射线为基础,规划实施商业网点发展布局;结合新城市功能区规划,打造“内精、中厚、外强”的三个商业圈层;以老城区传统商业中轴线、新城区现代商业中轴线和珠江滨水带为核心,建设集文化历史、休闲娱乐、商旅互动、滨水景观等于一体的广州“千年商都”特色形象。
南方日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无疑是广州“十二五”期间又一重要战略任务,具体的工作思路如何?
张广宁:“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着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全力争取实现2011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努力建设全国社区群众活动先行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级示范区。
在文化产业方面,把文化产业这一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将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运行和管理机制,探索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产业高端化 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有人担心,广州现在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弱化先进制造业?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十二五”期间,广州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有什么新部署?
张广宁:从2009年开始,广州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突破60%,去年达到了61%;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了50%,这是广州产业迈上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轨道的两个重要标志。但这并不等于说广州今后就不发展制造业了,关键在于我们要发展的是高端的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产业高端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将尽快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将加快发展纯电动和复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半导体照明、环保装备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打造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同时,大力培育一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力争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万亿元。
在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方面,我们将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重点打造汽车、石化、重大装备、数控、造船、精品钢铁六大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方日报:有人担心,广州现在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弱化先进制造业?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十二五”期间,广州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有什么新部署?
张广宁:从2009年开始,广州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突破60%,去年达到了61%;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了50%,这是广州产业迈上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轨道的两个重要标志。但这并不等于说广州今后就不发展制造业了,关键在于我们要发展的是高端的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产业高端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将尽快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将加快发展纯电动和复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半导体照明、环保装备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打造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同时,大力培育一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力争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万亿元。
在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方面,我们将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重点打造汽车、石化、重大装备、数控、造船、精品钢铁六大先进制造业基地。
关键词:中新广州知识城 打造“人才特区”树立产业升级新标杆
南方日报:中新广州知识城自2010年6月30日奠基以来,一直被大家所关注,省、市“十二五”规划也将知识城开发建设纳入其中。请问广州如何将知识城打造成推动广州乃至全省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示范项目?
张广宁:知识城自奠基以来,我们着力推进了5大类18个专项190项单项任务,目前已完成130项,其余的也正按时间节点抓紧推进。国家发改委现已批准知识城8.08公里起步区建设,省和市“十二五”规划也将知识城开发建设纳入其中,应该说当前推进知识城开发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条件日益完善。我们正努力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引领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汇聚全球精英人才的高地、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粤新合作的示范项目。特别是充分发挥知识城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将知识城打造成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为此,我们将在知识城建立面向全球的高端产业招商体系,构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促进高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人才特区”。
南方日报:中新广州知识城自2010年6月30日奠基以来,一直被大家所关注,省、市“十二五”规划也将知识城开发建设纳入其中。请问广州如何将知识城打造成推动广州乃至全省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示范项目?
张广宁:知识城自奠基以来,我们着力推进了5大类18个专项190项单项任务,目前已完成130项,其余的也正按时间节点抓紧推进。国家发改委现已批准知识城8.08公里起步区建设,省和市“十二五”规划也将知识城开发建设纳入其中,应该说当前推进知识城开发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条件日益完善。我们正努力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引领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汇聚全球精英人才的高地、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粤新合作的示范项目。特别是充分发挥知识城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将知识城打造成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为此,我们将在知识城建立面向全球的高端产业招商体系,构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促进高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人才特区”。
关键词:后亚运 凸显“山、水、城、田、海”国际花园城市格局
南方日报:广州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实现了城市环境面貌“大变”目标。最近您提出要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您能否描述一下后亚运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美好前景,广州如何建设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张广宁:城市环境面貌改善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后亚运时期,我们将着眼于巩固、完善、优化、提升,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广州将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广州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国际“花园城市”。将来,广州北有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增城北部生态功能区、花都王子山森林公园等,中部有帽峰山、白云山风景区、万亩果林、白云湖、海珠湖等生态景观,以及东濠涌、荔枝湾涌、猎德涌、沙河涌、石井河等密集分布于中心城区的河涌,南部有大夫山、莲花山森林公园以及南沙滨海生态区和万亩湿地,形成纵贯南北、绵延数百里的绿色生态长廊,“山、水、城、田、海”的格局将更加彰显,一定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南方日报:广州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实现了城市环境面貌“大变”目标。最近您提出要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您能否描述一下后亚运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美好前景,广州如何建设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张广宁:城市环境面貌改善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后亚运时期,我们将着眼于巩固、完善、优化、提升,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广州将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广州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国际“花园城市”。将来,广州北有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增城北部生态功能区、花都王子山森林公园等,中部有帽峰山、白云山风景区、万亩果林、白云湖、海珠湖等生态景观,以及东濠涌、荔枝湾涌、猎德涌、沙河涌、石井河等密集分布于中心城区的河涌,南部有大夫山、莲花山森林公园以及南沙滨海生态区和万亩湿地,形成纵贯南北、绵延数百里的绿色生态长廊,“山、水、城、田、海”的格局将更加彰显,一定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关键词:新型社区
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农村建设
南方日报:建设“幸福广州”,广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什么?在新型社区建设和服务上,广州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下一步广州在社会管理体制先行先试上将如何进一步创新?
张广宁:围绕建设幸福广州,我们重点推进两大方面工作:
其一,在城市,重点抓好新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并以之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让幸福广州从幸福社区开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这个重要突破口,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所有街道和镇均完成一个服务中心(包括政务服务和投诉服务)、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个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即“五个一”)的建设任务。
其二,在农村地区,今明两年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农村大建设大变化的攻坚战,努力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由8个区分别对口帮扶8个北部贫困镇,力争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确保贫困农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将在较短时期内改变北部山区村容镇貌,打造一批自然风景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就像欧洲的小镇一样的名镇名村。
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农村建设
南方日报:建设“幸福广州”,广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什么?在新型社区建设和服务上,广州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下一步广州在社会管理体制先行先试上将如何进一步创新?
张广宁:围绕建设幸福广州,我们重点推进两大方面工作:
其一,在城市,重点抓好新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并以之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让幸福广州从幸福社区开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这个重要突破口,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所有街道和镇均完成一个服务中心(包括政务服务和投诉服务)、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个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即“五个一”)的建设任务。
其二,在农村地区,今明两年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农村大建设大变化的攻坚战,努力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由8个区分别对口帮扶8个北部贫困镇,力争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确保贫困农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将在较短时期内改变北部山区村容镇貌,打造一批自然风景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就像欧洲的小镇一样的名镇名村。
关键词:南沙新区
邀请国家级智囊机构抓紧规划和政策研究
南方日报:南沙新区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您近期也多次到南沙调研,请问广州未来如何进一步开发南沙?您能否描述一下南沙新区的发展前景?
张广宁:当前,南沙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南沙新区开发列为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之一,定位为“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将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省委书记汪洋明确指出,要“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在南沙开发建设的第二个10年,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以“打造一个新广州”为目标,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国家“十二五”发展、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把南沙放在立足珠三角、依托港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坐标体系中,精心谋划、从容建设,使南沙新区成为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引擎,成为促进广东科学发展的示范平台,成为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中心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汇点。
目前,广州市专门成立了南沙新区建设发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已邀请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囊机构开展规划研究和政策制度研究,把“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精神落到实处。
邀请国家级智囊机构抓紧规划和政策研究
南方日报:南沙新区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您近期也多次到南沙调研,请问广州未来如何进一步开发南沙?您能否描述一下南沙新区的发展前景?
张广宁:当前,南沙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南沙新区开发列为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之一,定位为“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将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省委书记汪洋明确指出,要“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在南沙开发建设的第二个10年,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以“打造一个新广州”为目标,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国家“十二五”发展、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把南沙放在立足珠三角、依托港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坐标体系中,精心谋划、从容建设,使南沙新区成为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引擎,成为促进广东科学发展的示范平台,成为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中心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汇点。
目前,广州市专门成立了南沙新区建设发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已邀请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囊机构开展规划研究和政策制度研究,把“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