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网页 无障碍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67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8-09-18 01:57:15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营利能力,切实促进实体经济制造业发展》(第1067号)提案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编办、市金融局、市工信委、市国规委、市交委、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委、市政务办、广州港务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与贵委在8月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

(一)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发展。制定实施《广州市关于落实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培育发展IAB、NEM产业,布局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石墨烯、区块链、量子通信、太赫兹、再生医学与健康等未来新兴产业。

(二)引导产业共建和梯度转移。制订《加快推进广梅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明确2018年—2020年筹集3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食品饮料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奖励,推进广梅食品饮料产业园招商工作。多次组织广州酒家、轻工集团、岭南集团、长寿村、广弘集团等广州市食品饮料企业到园区考察投资环境,推动广州酒家落户园区。推进对口梅州、清远产业共建工作,2017年我市主导或协助梅州市、清远市共引入产业项目分别为300余个、450个。引导产业梯度转移,2017年完成广清产业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广梅产业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项目196个。

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提高政府行政效能。2018年上半年,我市进一步取消2项行政许可事项,现保留市本级行政许可225项,省委托的行政许可83项,按程序转报的行政许可23项,市本级备案84项,省或部委委托管理的备案10项。印发《关于补充完善我市行政许可备案事项目录的通知》,对包括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在内的要素进行补充完善,提高审批效率。推动调整由区实施的市级公共服务事项落地,2018年上半年共将121项事项,从申请、受理、审核全链条、全流程下放到区实施。建设广州市“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完善部门协同、信息共享、项目审批、评估考核、实施监督、服务群众等功能,为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生成和联合审批提供保障。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和收费,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三次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理工作,累计清理296项,其中200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成为全省各地级市清理事项最多、力度最大的市。

(二)改革工商登记方式。一是提高商事登记水平。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实现内资有限公司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即时办理;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率先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与省、市数字证书体系的绑定和深度集成,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政务环境中的应用;试行企业设立登记“立等可取”服务,当场申请、当场审批、当场发照;推行商事登记“跨境通”,开通“穗港通”,为拟在广州投资的港人港企提供“足不入境”的商事登记服务。二是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十一证合一”的基础上,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登记纳入改革,实现企业“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印发《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落实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的通知》,与全省同步实现“二十四证合一、一照一码”。三是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印发《关于持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我市开办企业商事登记、刻章备案、税务办理3个工作日内办结;实行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和“审核合一、一次办结”“容缺登记”,确保商事登记1天内办结;率先使用广东省在线刻章服务系统,实现申办刻章、支付、备案“全网办”。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集成服务改革,目前进驻市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窗”综合受理的部门达32个,涉及事项891项。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目前,市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平台已经接入153个系统,涵盖大部分市直部门系统以及一部分省部级系统,并对38个系统或终端提供办事、查询、核验、打印等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日均交换量达800余次。同时,在市区联通方面,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平台覆盖11个区和15个市直部门垂直系统,并已开展2094个事项的对接联调工作,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

(四)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利用、安全等数据全生命周期,逐步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进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现已成为横向联接市级各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的全市统一政府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接入单位122家,有信息资源主题1443个,累计交换数据逾206亿条,汇集数据超过71亿条,建立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库,为政府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信息共享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有效支撑了综合治税、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商事改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等40多项政府重点和民生热点工作,为政府大数据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依托“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开放了66个政府职能部门的964项数据集,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健康卫生、农村农业、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劳动人事、社会发展等16个重点领域,有效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促进社会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

(五)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一是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完善“全国一张网”,实现涉企信息互联共享;深化落实联合惩戒和信用约束,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向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推进网络经营主体网上亮标亮照工作;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信用环境。二是落实行业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实现行业组织的人、财、物等各方面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三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执法。通过开展重要时节价格检查和重点行业价格专项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不断优化价格环境。四是做好商标权保护工作。开展“双打”,“溯源”等专项行动,围绕“食品、民生、高危、重害”等重点领域,采取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典型案件曝光、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和公开侵权假冒案件行政处罚信息等措施,强化社会监督,保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法治的市场秩序。2018年以来,全市查处各类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27宗,案值437.71万元,罚款865.8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宗,捣毁侵权假冒窝点7个。

三、落实清费降税政策

(一)落实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在继续落实好以往年度清费减负措施的基础上,自2018年4月1日起,停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自7月1日起免征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等10项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18年4月1日起,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低至2倍。各项措施年均为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共约76亿元。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广州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广州市事业单位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及时公布《广东省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明确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收费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纳税人“应享尽享、应惠尽惠”为原则,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措施。通过税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渠道,开展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各项政策服务执行到位。加强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情况的跟踪分析,对符合条件却未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及时通知纳税人申报享受政策红利。积极落实扶持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研发创新、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各项税收减免税管理,简化减免税手续。据统计,2018年1-6月广州市税务部门共减免税收877亿元。但是,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方面,根据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有关税收政策的立法权、解释权、减免权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权,都集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地方政府和各级税务机关没有自行制定税收政策的权限,我市将积极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

四、减轻企业用工负担

(一)继续做好社保降费率工作。严格执行社保降费率的相关政策,降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费率,2018年上半年上述四个险种的降费率政策共为企业减负44.29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减负8.32亿元、医疗保险减负20.98亿元(含灵活就业人员降费金额)、失业保险减负13.17亿元、工伤保险减负1.82亿元。

(二)严格落实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12%封顶政策。经测算,自2016年7月1日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整工作以来,全市共有3549家单位下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至12%或以下,累计降低缴存成本约55.68亿元。另外,对于生产经营存在实际困难或严重亏损而导致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或阶段性适当降低缴存比例,待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恢复缴存或提高缴存比例并补缴其缓缴的住房公积金。

(三)继续实施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对参加失业保险且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补贴。截至2018年6月22日,共17309户企业申请2017年度稳岗补贴,其中,已初审通过企业户数14012户,涉及金额达4.21亿元。

(四)提升企业劳动力技能水平。支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企业组织员工开展技能晋升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培训的劳动力和组织技能晋升培训的企业按技能晋升补贴政策给予培训费用补贴。2018年上半年,完成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4万人次,拨付补助资金2897.36万元。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开展专项招聘活动,促进批量就业。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3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66.75%;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7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95.5%;2017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88%;城镇登记失业率2.4%,远低于3.5%的控制目标,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六)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一方面可以依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和保障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用工管理,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人文关怀,畅通劳资双方协商沟通渠道,有效防范和化解争议纠纷,降低企业利益受损的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探索建立员工的诚信体系,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保障企业自身利益。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市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关系三方协调等工作,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七)大力引进人才落户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打造“阳光就业”招聘会品牌,主动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补贴等资金扶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展“汇聚英才”重点高校学生来穗实习活动,帮助外地高校学生领略广州的历史文化,了解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受广州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尊重和渴求。与教育部直属20所工科重点院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搭建重点高校毕业生到广州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组织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赴省外重点高校举办综合性供需见面会,积极宣传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和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前景,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广州就业发展。

五、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一)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电力价格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18年我市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文件先后3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度电价,每千瓦时分别降低1.78分、0.58分、5.83分,预计每年将为我市工商企业减轻用电负担约22亿元。据统计,自2017年1月1日以来,我市已6次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度电价与大工业电度电价每千瓦时分别累计降低12.31分、4.25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电力市场交易工作,增加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主体范围,截至2018年6月,我市参与广东省电力市场交易用户准入名单共468户,1-5月累计减少电费成本5.44亿元。

(二)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加强产业用地有效供给,结合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创新性产业发展区的开发建设,科学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用地供应节奏和时序,保持充足的土地供应规模。出台实施《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穗府规〔2017〕9号),创新先租后让和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方式,提高土地周转效率。截至2018年8月,我市已采用弹性出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18宗,为企业节约初始取得成本3.45 亿元。加快现代产业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供应工业用地8.78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60%,规划建筑面积21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6%,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了富士康、广汽现代产业园二期、宝能汽车、百济神州生物制药等重大项目和先进产业落地,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用地供应,供应商服、科研用地2.03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推动思科智慧城、天河智慧城、琶洲等重点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

(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和发展,制定2018年度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对评选出的重点物流项目共扶持1800万元。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公路收费站点进行清理撤并,同时停止审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费项目。自2018年6月1日起,对合法装载并使用国标粤通卡支付的货车行驶广河、广明、增从高速和新化快速路等市属高快路段,实施通行费八五折优惠。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建、管、养机制。推进口岸收费改革,从2018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经由广州港吞吐的货物及集装箱减免货物港务费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和港口设施保安费公共统筹部分,预计全年将为相关企业减负1.2亿元。对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国内和国际集装箱班轮按最新标准费率优惠15%后计收引航费。鼓励和引导相关口岸经营服务企业下调收费标准,其中集装箱港口作业包干费降幅近15%。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一)优化中小微企业投融资环境。健全和完善针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奖励机制。充分对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初创型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广州市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措施》,市本级财政分两年投入5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分年度投入5亿元设立再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再担保服务;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首次进入证券市场挂牌或新发行债券等予以奖补,对中小微企业担保费用予以补助,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项目予以扶持等。建成“一目录、一网站、三系统和五库”的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五类信用主体库和档案,实现与广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连通,向13家商业银行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逾20万次,方便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提高审批贷款效率。充分调动小额票据贴现中心积极性,对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和广州市农商银行等2家小额票据贴现中心新发生业务额实行精准奖励政策,奖励额与每笔小票的贴现率直接挂钩。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租赁,按租赁合同设备投资额给予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租金补助。优化融资环境,严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

(二)着力发挥间接融资主力军作用。印发《引导广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扩大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建立产融对接机制。在协调引导广州地区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基础上,针对我市重大项目、科技、商贸企业等举办了系列专题产融对接会,对接项目(企业)超过800个(家),参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次),达成意向融资金额近3000亿元,搭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平台。截至2017年末,我市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5.14万亿元、3.41万亿元,增速分别为8.1%和15.1%,贷款增速创新高。

(三)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全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151家,总市值2.9万亿元,累计融资380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464家,其中54家进入创新层,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总市值1168亿元,累计融资124亿元;2017年全市实体企业发行各类债券1774亿元。出台《广州市风险投资市场规范发展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建设风投大厦,全市创业及股权投资机构达4500家,管理资金规模8000多亿元。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共举办路演活动30场,实现融资约8亿元。增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影响,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共计8098家,实现融资及流转交易额1981.7亿元;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完成小贷资产收益权产品业务50.9亿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5402.5万吨,占全国碳交易市场的35.5%,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累计成交配额9293万吨,占全国碳交易市场27.8%;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完成大宗商品统一清结算平台、商品信用信息登记服务平台建设。

(四)引导保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发挥风险管理保障功能。出台《关于促进广州保险业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完善保险市场和服务体系、引导保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更多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参与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为无抵(质)押、无担保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增级和保险支持。提高保险业对实体经济风险保障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农房保险承保农户数超过64万户,风险保障金额达到128.2亿元,保险覆盖率达到99.81%。全市已开展的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7个,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5个以上。完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管理和参与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工作,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和机构。探索推进扩大责任保险覆盖面,持续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建设工程保证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运用保险手段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和社会纠纷。

(五)创新发展金融业态和民生普惠金融。有序开展民间金融创新,引导国内外优质企业在广州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共106家,注册资本210.78亿元。推进建设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促进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专营部门集聚发展;上线应用广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与融资对接平台,推广应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中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等,设立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建农村金融服务站238家、社区金融服务站591家,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有效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感谢贵委对我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9月17日

(联系人:严研,联系电话:8322885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