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实施聚集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1012号)提案收悉。文中提出的实施聚集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经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创新委、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州一直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不断强化各类资源要素的聚集投入,引导、扶持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二、我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政策引导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接轨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趋势,制定了《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等系列规划文件,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依托重点领域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以创新型主体为核心,以创新型载体为依托,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逐步建立广州市创新型产业体系。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推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转变,主要体现为“2个80%”,即用于支持企业或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经费约占80%,后补助方式支持的经费约占80%,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和科技资源配置效果。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2016年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兑现创新券服务项目259项,共计616.96万元。发挥政府公共投入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带动作用,大幅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成本。
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资金扶持。印发实施《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在资金使用上体现“统筹”和“聚焦”,统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基金,聚焦市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定向投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2016年统筹安排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9.67亿元,其中配套国家和省支持项目资金计划1.67亿元,支持项目34个;安排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补贴约5亿元;以直投形式支持中兴通讯广州研究院项目1亿元;参与发起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目前正在进行2017年度项目的征集与评审工作。
三是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制定《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安排省、市、区三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额达2.46亿元,拉动工业投资27.5亿元;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70亿元,同比增长28%;开展技改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3家,同比增长13.4%;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达20家;新增机器人应用2937台。设立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设立公司制引导基金——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独立运作,以不低于1比3的比例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领域,重点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三)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逐步显现,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740家,是2015年总数(1919家)的2.5倍,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全年净增2820家,超过全国新增备案量(2.5万家)的十分之一,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之首。此外,2016年度我市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达3688家,申请市科技创新小巨人入库企业2592家,已初步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大、后备企业数量多的良好局面。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梳理出高新技术认定潜质企业4056家,市区联动、“一企一策”进行跟踪辅导和精准服务。先后举办23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班,培训了超过3000家企业的4000多名企业人员。出台了《广州市重点服务创新标杆百家企业实施办法》,将连续5年每年在全市遴选100家创新标杆企业,给予资金和重点服务等多方面支持。
二是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和研发机构建设补助两大政策。对2307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后补助达12.01亿元,对937家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补助9.37亿元,目前市级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达21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5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较2014年翻了一番。
三是优化中小微企业投融资环境。制定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工作措施的通知》、《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管理办法》和《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安排8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改善投融资环境发展,今后5年还将安排5亿多元,助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强化科技信贷服务。出台了《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降低贷款门槛、提高信用额度、简化贷款流程的科技贷款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纳入备案企业库。目前,已有258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9.76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78%,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占比33%。全市科技保险在保金额达130亿元,占全省70%以上,为科技型企业的5大类15种试点险种提供保费补贴,有效降低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市场风险。
(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为股权投资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016年9月,我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暂停注册股权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的环境下,在全国率先放开股权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的工商注册登记,在全国股权投资、私募投资基金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从2017年起在广州、深圳轮流举办,2017年第十九届论坛活动落户广州,为广州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各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机构20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450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二是优化发展和利用广州资本市场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资本市场中的资源整合,通过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共建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与全景网合作共建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指导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探索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开发等多种手段支持我市股权投资市场发展。2016年,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和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举办10场路演活动,服务50家广州市后备上市企业,吸引3000家创投机构及上市公司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融资对接成功率达到45%,其中4家成功挂牌新三板、1家创始人企业被收购,项目和资本对接成效显著。
三是搭建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平台。大力推动广州股权投资基地(位于广州开发区)、番禺万博基金小镇、从化温泉财富小镇建设,吸引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入驻,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广州股权投资基地自2012年成立以来集聚了一批有国内有影响力的股权投资机构以及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入驻;2016年3月授牌成立的番禺万博基金小镇成为我省第一家金融特色小镇;2016年10月授牌成立的从化温泉财富小镇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吸引了一批财富管理机构、私募基金机构入驻。
四是打造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推进各区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广州目前在市级层面已形成涵盖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引导基金体系,同时,越秀、天河、番禺、广州开发区、增城等都设立了引导基金。印发实施《广州市区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监管暂行办法》,规范各区基金管理公司运作,
形成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五是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设立广州市融资再担保平台,由市属国有金融类控股集团出资10亿元,市财政配套扶持5亿元,设立一家专门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的再担保机构,通过省市共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完善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目前,广州市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到位,顺利完成验资工作。通过前期的走访和洽谈,市再担保对我市担保行业情况进行了摸底,形成分析报告,积极对接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续将全面开展担保业务。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2016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到99,070件,同比增长56.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1,892件,同比增长58.8%。专利申请增长率和发明申请增长率在全国副省及以上城市中均排名第一。截至2016年底,我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一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并出台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各区掀起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挖掘布局工作,有力推动我市专利创造大发展。
二是加大对专利工作的资金扶持。出台《广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项发展资金,对获得国内专利权或国外发明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为其提供代理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资助。据统计,2016年我市资助专利28,889件,发放资金4,783.54万元;专项发展资金立项扶持291项,扶持资金6,127.06万元。
三是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印发《广州市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指引》,鼓励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市级财政对专利权质押贷款项目进行贴息。2016年,全市通过国家专利权质押登记15笔,质押金额约2.39亿元。在中央服务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导支持下,市财政配套3,000万元,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银行开展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时产生的风险损失,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强化各类平台建设
一是积极打造国家、省级产业创新平台。2016,广州地铁集团获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并获得国家扶持资金2000万元,广州数控公司获批数控系统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电运通公司获批金融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上述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重点行业的顺利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
二是推进企业技术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制定《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领域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分别达到24家、184家和338家。目前,全市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3家广州单位包揽了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3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
三是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我市高校、科研院所较多的优势,鼓励企业牵头组建了103家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引导和支持关键性、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2016年,我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约47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300亿元,开展成果转化25项,申请专利1438项,授权专利674项,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类奖项16项。
(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黄埔区(含广州开发区)、天河区、越秀区、白云区、南沙区等5个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9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69.5%,凸显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其中,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4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二是扎实推进各类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建设。广州已建有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综合性高技术产业等6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6个国家级示范城市称号,共有新能源汽车等6个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正式确定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列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同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广州国际创新城、达安基因、视源电子三家单位纳入省双创示范基地。一批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探索形成广州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三是积极打造中外合作区。出台《加快推进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建设行动方案(2016—2020年)》,成立“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战略合作发展联盟”。全力建设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天河智慧城为辐射带动区的“一核四区”中外合作园区体系。成功举办第三次中美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会、中韩(都市)消费工业项目活动对接交流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中外先进技术融合。中以合作项目落地全面提速,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升温。重点建设了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交流三大平台,目前建成首期3300平方米的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和5000平方米起步区的中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您对我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分析透彻,提出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很有启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重点推进IAB产业发展和推进价值创新园行动计划。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部署,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加强政府部门间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I)、人工智能(A)、生物制药(B)等IAB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广州市生物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路径,进一步助推高成长企业跨越发展,引导大企业创新提质发展。遵循特色鲜明、管理创新、要素丰富、产城融合等原则,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集聚+N个配套”模式,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高规格规划一批价值创新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二是全力引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加大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采取差异化扶持手段,大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来我市落户,着力核心载体、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多方式、多举措撬动社会投资。通过补助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分领域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解决企业难以通过信贷和债券等传统渠道融资的问题。着力通过基金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补贴方式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推广应用,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市场。
三是深入推进国际创新合作。规划建设中以技术转移加速器平台,积极争取中以两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整合国际创新要素,全面提升中以国际合作水平。加快推动在以色列设立与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同等规模的平行基金,争取吸引更多以色列项目落户广州。积极推进中以、中欧、中英等,以及“一带一路”合作,加快提升我市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二)优化金融服务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的扶持力度,将创业投资纳入我市股权投资扶持政策体系,根据机构募集资金、开展投资、项目退出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奖励。鼓励我市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广州拟上市挂牌企业库入库企业,支持我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打造我市资本市场工作生态圈。
二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利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平台,做好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质押融资试点工作,研究建设广州风险投资退出平台拓展我市股权投资机构股权质押融资和项目退出渠道;利用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平台,促进我市股权投资机构和我市拟上市挂牌企业产融对接;利用我市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的契机,营造促进我市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机构和人才到广州落户发展。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作用。坚持对股权投资行业实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引导会员规范运作、守法经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我市股权投资类企业规范发展和运营,推进我市股权投资市场健康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服务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与科技政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指标监测,加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市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推动政府及各部门、市场主体开展评议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奖励和科技奖励的融合,将广州市“知识产权市长奖”和“专利奖”融入市科学技术奖,加强科技奖励的知识产权导向。
二是实施高企专利“提质增量”工程。围绕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工程)中心建设等创新工作,提升高企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高企在认定之后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专利申请大户,对年度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加30件以上的,给予奖励性资助,加快提升高企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与广州打造“一城三区多点”金融产业空间格局相结合,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引导和服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宽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融资渠道。持依法开展促进“双创”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众创、众筹项目。持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融资、保险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探索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新模式。积极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采取投资持股、购并等形式促进知识产权转化。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高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对重点市场的监管和巡查,强化对高技术产品、行业展会和专业市场的行政执法,重点查办涉外、群体性假冒案件;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广州市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处工作,严格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涉企政策和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工商、海关、商检、税务等涉企窗口单位要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登记、单一窗口、智检口岸等领域的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注册登记、进出口、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注册企业、外迁企业的监测和预警。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对广州产业、产值、税收、就业贡献比较大的企业,制定更加精细精准的分类奖励政策。实施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的引资引技引智政策,解决好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人才落户、教育、医疗等问题。
(五)加强市区联动
充分发挥各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在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充分尊重区的意见。赋予区更多的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相应事权,继续下放审批权限,创新征地拆迁费使用方式。制定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完善对区的财政激励机制,调动各区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区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各自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发力冲刺,不断提升各区的经济综合实力。
非常感谢贵委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跟进落实相关工作,继续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此复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8月14日
(联系人:王少凡,联系电话:8312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