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网页 无障碍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2086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0-09-01 15:52:24

陈卫群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限制塑料耗品的使用,加强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第20202086号)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供销总社、市司法局等11家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4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限制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立法工作

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等法律法规,规定了不得过度包装、鼓励可降解材料、分类投放等限制和治理白色污染品的措施。广州市制定的《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办法》《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规定将商品包装情况纳入清洁生产审核内容,督促包装物生产企业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废弃物的产生,明确应加大“限塑令”的执行力度,倡导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探索建立快递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进一步严格执行“限塑令”,限制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要求每季度开展专项检查,启动重点行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行动,重点开展生产环节产品包装物减量、流通环节限塑宣传教育、机关事业单位示范带动、农贸市场“限塑”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白色污染”。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0〕334号)要求,我市提出了到2020年底前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各责任单位进一步实化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同时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在食堂餐饮及其他工作中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或者塑料替代产品。

下一步措施计划:一是我市正在编制《广州市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将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以及2020年8月20日印发的《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粤发改规〔2020〕8号),并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求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后正式出台。二是由“禁塑令”替代“限塑令”,拟提出“禁塑”目标清单。包括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及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到2020年底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

二、开展限制塑料的专项整治及相关工作

(一)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加强塑料废弃物环境监管。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将工业来源废塑料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后,我国于2018年底已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目前我市已无申请废塑料进口企业。我市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禁令要求,依法查处相关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结合固体废物专项执法行动等工作,加强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市有关部门出动执法人员7261人次、检查经营企业2024户次,检查农贸市场5565家次、经营户24495户次,责令整改1870户,受理消费者投诉7件,查获不合格塑料袋4850个。

(二)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粽子、月饼生产企业、大型超市、大型商场、有自制粽子、月饼的餐饮单位全覆盖检查。2019年8月,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限制月饼过度包装专项整治行动,召开月饼生产企业限制过度包装动员暨标准宣贯会,向全市88家月饼生产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组织企业代表现场签署并递交《不生产经营过度包装月饼承诺书》,开展月饼过度包装专项抽检41批次,合格样品37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及时对过度包装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整改。2020年5月起(截至6月30日)开展“粽子、保健食品”过度包装专项整治行动,共抽检本市礼盒装粽子生产企业5家、产品202批次,发现过度包装项目不合格1批次,全市包装减量共计22.52吨,减量率为18.6%。

(三)开展农贸市场“限塑”专项整治。召开农贸市场“限塑”工作宣讲会和培训会,与辖区内农贸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签订《集贸市场开办单位履行“限塑”责任承诺书》,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对违反《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印发7763份宣传资料,组织开展限塑宣传教育活动117次,检查农贸市场5287个次,检查经营户123458户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40份,查处不合格塑料购物袋0.28万个,查处案件4宗,罚没0.45万元,共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28682个。

(四)开展对废旧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执法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对废旧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执法检查。对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或者农用薄膜,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依据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五)大力推动邮政快递业包装绿色化、减量化。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走访企业,开展快件包装绿色化工作调研,召开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座谈会。截至目前,全行业电子面单使用率达到国家90%以上的目标要求,减少塑料袋0.12亿个、包装箱0.11亿个,减少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达0.48万吨。实施《邮政业封装用胶带》标准,快递企业使用优化后的封装胶带,用量减少;包装纸企业加大材料研发,降低牛卡纸、瓦楞纸重量,实现了行业包装减量化。

(六)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塑料耗品源头减量。我市在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企业数量和涉及的行业范围等方面均居全省前列,通过前端治理,加强源头预防和控制浪费,对塑料消耗品的减量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市已累计推动超20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2020年已组织7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1481个,带动投资3.5亿,产生经济效益1.9亿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下一步措施计划:一是持续深入实施重点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工作,开展常态化检查督导,促进“限塑”专项行动见实效。二是根据我市制定的《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和《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有关部门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引导电商平台减少各种塑料包装,共同治理白色污染。三是推动邮政快递行业绿色环保低碳发展,强化源头把控,严控电商产品过度包装,推动全面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四是推行清洁生产,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组织推动企业开展2020年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完成全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8家的目标任务,从源头促进塑料耗品减量。

三、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现行税收立法权限,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权限集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及其所属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税务机关没有自行税收立法、制定税收政策的权限,只能按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政策执行。我市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让纳税人应享尽享,支持纳税人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资源。通过税制设计引导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清洁生产、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推动废旧塑料综合循环利用和替代品科技创新

(一)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废旧塑料循环利用。推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循环塑料高值化关键技术与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成功申报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建设年产30万吨循环高值化塑料生产线,构建了以废旧塑料再生、改性、深加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旧塑料资源高效、高值化、绿色化综合利用,加大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的升级,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切实提升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二)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我市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支持包括白色污染塑料耗品分类、收集、资源回收再利用、新产品及替代品开发等在内的相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在2017—2020年的各类科技计划中,支持城市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智能化分类回收识别及产业化应用、新材质应用、塑料制品可降解技术研究与示范、微塑料污染特征生物富集作用影响研究等项目近20项,财政支持经费超过1000万元,为我市塑料耗品的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广州再生资源研究院科研平台作用,与暨大、华师、华农等高校以及智光电器、大族激光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重点针对废玻璃智能分拣、大件家具人工智能切割分拣、废塑料资源化处理等项目进行科技孵化合研发;强化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拓展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渠道,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积极推广快递循环包装。加强对企业的督导与经验推介,组织企业学习参观邮政速递、顺丰、中通、德邦等中转袋循环应用分拣中心,重点介绍中转袋全网流转的管理方式,并将行业包装循环应用作为绿色邮政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快递包装纳入广州500多个生活社区废旧生活用品回收箱回收范围。市内主要分拨中心的可循环中转袋数量达到600万只,同时大力推广顺丰冷链配送使用高密EPP保温箱和可循环快递箱丰box,有效实现中转循环使用,并在加速分拣效率、减少快件破损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用。另外在全市540个网点设置包装回收箱,引导收件人现场开拆包裹,实现包装材料当场回收。

(四)积极推动邮政快递业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广州市邮政业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我市积极开展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检查工作。今年1月,举行了全行业主要品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进会,并与全体寄递企业签订工作承诺书,要求企业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各项既定目标。3-4月开展了行业绿色环保专项行动,前往23家快递网点开展检查、宣传快递包装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和要求,督促企业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落实签订的绿色发展承诺书内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各项既定目标。

(五)积极构建回收体系,确保资源回收有出路。根据《广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我市正按照“前端织网、后端成链”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着力构建从“点(便民回收点)→站(镇街中转站)→场(区分拣中心)→园(再生循环园)”的保障有力、运行稳健、无缝对接生活垃圾分类的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确保垃圾分类出的包括废塑料在内的全品类可回收物“接得住、能处理、出得去”。

下一步措施计划:一是进一步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合产业化,充分发挥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作用,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对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推进能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二是促进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合可循环,全面推广使用“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支持寄递企业、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研发适于邮政快递业应用的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模式、绿色项目,有效增强行业绿色供给。三是抓好重要行业循环化改造,持续推动工业行业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四是持续推进已启动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继续联合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塑料耗品的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及相关可降解材料替代品的技术攻关,遴选储备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白色污染问题治理和保护工作的科技项目。同时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和保护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和转化。五是结合我市塑料废弃物消耗情况,健全完善塑料废弃物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机制体制,推进全市塑料废弃物垃圾得到循环利用和妥善处理。

五、采取多渠道宣传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广州花城频道《花城全视角》栏目推出的《食在广州新内涵:餐饮节约悄然成风》和《又到爱鸟周 摒弃陋习健康饮食》等专题节目,重点策划以文明餐饮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在杜绝食用野生动物、推广用餐礼仪、公筷分餐、深化“光盘行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预防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益尝试。

近年来,市有关部门持续深入开展包括“限塑”在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系列活动,宣传热潮未曾间断。长期坚持开展“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等特色活动,去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500余场次,创建市级垃圾分类基地250余所,全方位多层级宣传“限塑”重要意义,重点行业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行动宣传不断加强。2019年至今,在全市农贸市场印制、张贴“限塑”宣传海报3165份、悬挂宣传横幅312条、发放宣传小册子及单张17726份,营造全民皆知、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工作,并多次召开动员部署会,发布《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方案》。还先后2次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培训人数317人(次),专门印发小手册,组织进行知识测试,定期出版宣传板报。

同时在基础教育方面不断强化,印发幼儿园至初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对象的“限塑”意识。在全市学校中倡导抵制过度包装、减少塑料制品等一次性用品使用活动,编制垃圾分类地方教材并组织开展教学实验,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内容,纳入相关教育督导工作促进落实。积极开展省级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创建活动,至今广州地区已有18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校园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学校。

针对废塑料的回收难题,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利用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穗分类”平台以及线下回收阵地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将塑料包装物、塑料袋等不含其他杂质的塑料制品按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投放,形成精准分类、干净分类的良好习惯。

下一步措施计划:一是持续深化社会宣传动员和节能普法宣传,结合开展垃圾分类“四进”(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活动和“全民行动日”活动,大力宣传塑料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外出购物自带购物袋,引导市民进一步提高“限塑”意识,共同打赢“白色污染”治理战。二是继续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专项行动,融入防止白色污染相关知识的教育,倡导广大师生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及其他一次性用品,实现校园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杜绝塑料的目标。并结合巩固完善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基础教育成果,将垃圾分类知识的覆盖面从校园扩展到家庭。三是创新扩展垃圾分类宣传领域,充分利用大型广告牌、广州塔大型广告展示、公共交通设施等宣传媒介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宣传,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对禁塑工作的宣传,构建需求单位与市属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沟通的桥梁,大力提升“禁塑令”替代“限塑令”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渠道和新兴宣传方式的舆论监督、科学引导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限制白色污染等环保新问题。并通过《G4出动》、《科学大求真》及《警视》等栏目,科普宣传环保意识、解读相关政策,利用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制定专辑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进环保宣传工作。

感谢你们对我市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31日

(联系人:林嘉城,联系电话:8312367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