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巧代表:
您提出的《建议全力全面优化广州营商环境》(第20212032号)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番禺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公安局和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办理情况多次与您作了电话沟通并修改完善,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建设
5月8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发布了营商环境4.0改革方案《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从“国家试点、湾区示范、指标攻坚、涉企服务、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六大方面提出35条改革举措,作为改革“总览图”,并细化分解为260项年度任务清单,作为改革“施工图”。您提出的“推行大湾区营商环境一体化,激发创新创业力量”意见建议,已综合采纳至营商环境4.0改革方案。
(一)关于率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市场体系。4.0改革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制度创新促进国际规则衔接,在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发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上,将简化优化跨境科研资金管理,争取放宽赴港澳签注管理,探索推进大湾区内地海关与港澳相关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等;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上,争取放宽港澳企业商事登记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要求限制,开展穗港澳投资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探索开展公证文书信息共享,创新推动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应用等;在构建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上,率先探索国际商事网上调解方式,创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逐步实现仲裁员互认、仲裁规则共享等;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上,开展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认试点,携手港澳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推动知识产权跨境转让交易便利化等;在推动金融市场互通上,探索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创新,推动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等。
(二)关于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质量和效率。4.0改革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切,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一方面,全面优化涉企服务,充分发挥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和市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企业家“建议意见直通车”制度,构建政企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特别是力推“政策兑现集成服务”,全市推行广州开发区“一门受理、限时办理”“智慧兑现、免申即享”的改革经验,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让企业足不出户、一键领取政策兑现资金,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米”。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个人办事体验,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新增入学、就业、退休等10件市民“一件事”专题服务,推出婚育、社保、养老等不少于300项“省内通办”事项,让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广大市民群众与企业一道享受4.0改革带来的红利。
(三)关于加快构建智慧监管新模式。4.0改革率先提出构建信用全周期闭环监管、行业综合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社会共治监管“四位一体”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打造“主动发现、智能预警、自动派单、管理闭环”的智慧化监管系统。确保监管“无处不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规成本,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减少市场摩擦;同时实现监管“无事不扰”,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降低监管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二、关于集聚高端人才
广州始终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着力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引进,造就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先后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安置和配套政策,为高端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一)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主要做法。一是税收优惠方面。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的15%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对高层次人才所获奖金、津贴等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对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对于外籍来华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相关薪资所得和报销费用,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住房保障方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国家试点,现已有10 个地块获批作为试点项目;先后印发实施《广州市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构建多层次、差异化人才安居政策体系。三是子女教育方面。将“按规定引进的博士、博士后、外国专家的适龄女”“来穗工作的留学人员的适龄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含海外)”“广州市人才绿卡持有人随迁子女”“优粤卡持有人未成年子女”“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等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政策性照顾学生范围。四是医疗服务方面。始终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重点工作,优质医疗资源为广州吸引国内外企业、高层次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出台《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高管人员纳入市属医院就医绿色通道管理,切实保障高端人才医疗服务。五是就业创业方面。出台“进一步促进就业”2.0版、就业补助资金管理等5份规范性文件、120余份政策文件;发放1209笔创业担保贷款7.65亿元,其中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83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市各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140家(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入驻实体累计1.55万户,带动就业累计人数14.39万人。
(二)“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强化高端人才集聚能力。一是汇聚“高精尖缺”人才。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绿卡含金量,出台实施“穗岁平安”人才综合服务保障政策,提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组合式服务。二是建设海外人才高端创新平台。发挥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等作用,为海外优秀创新人才在穗发展提供“一站式”对接服务平台,引导海外高端人才、项目、资本加速汇聚。支持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等海外人才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试点,探索开展技术移民试点,支持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三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前沿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职称评价,开辟优秀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政策。
三、关于优化交通出行环境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始终坚持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高标准建设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
(一)开展广州南站交通环境整治,优化旅客出行环境。一是开展交通设施改造和建设。改造P3、P5快速接客区,贯通站体南、北两侧负一层停车场,将原来分立的停车区改造为2个整体停车场;建设P9出租车蓄车场和P10、P11、P12三个临时停车场,缓解广州南站周边交通拥堵和停车泊位不足问题,提升站体停车场的转率。二是完善配套公共交通服务。搭建信息枢纽,建立高铁、公交、客运大巴、出租车客流共享信息,预测旅客到发数量,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运力对接效率;协调地铁、公交、出租车的服务保障,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及时统筹夜间兜底和应急运输,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配套公共交通服务。三是加强交通运营管理。各执法部门共享监控视频和数据信息、加强执法联动,优化打击拉客人员“技战法”,建立非法营运大数据监管研判模型,对广州南站地区社会车辆进行标签管理,形成车辆管理“黑名单”,并摸清“黑名单”车辆行车轨迹和载客时间段,对非法营运实施精准打击。
(二)疏解市区堵塞结构性问题,优化市民出行环境。一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网。梳理城市道路结构性问题,从集约用地、完善路网角度,构建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积极推动重点项目施工,加强市域骨架路网的建设,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并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二是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调整重点公交线路、交通易堵区域站点,2020年全市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8条以及白云区医院站等40余个易堵区域站点;累计运行通勤线路、如约助学线路、节假日线路、复工复产专线等特色定制公交线路1860条次,满足1568万人次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三是提高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水平。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创新推出并持续升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广州交通·行讯通”,集聚实时公交、出行规划、实时路况、南站室内导航、停车指引、地铁等20多项便民信息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广州交通智能服务水平。
(三)“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网络。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畅通城市交通作了进一步战略部署。一是建设高密度城市轨道网。构建高速、快速、普速三个层级的城市轨道网络,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达900公里;加强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推动形成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的城市轨道网络格局;创新行车组织,满足高密度网络化运输组织需求;强化轨道交通网和常规公交网融合衔接等。二是实施市政道路网络结构性提升工程。完善市政骨架路网,推动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及周边城市互联直通,实现中心城区与重大交通枢纽、外围组团30分钟直达,广佛、穗莞中心60分钟互通。
三是改善组团内部交通微循环。以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重大交通枢纽等为重点,强化局部交通微循环。深化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分类优化重点地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区域停车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各区各部门,充分吸纳您的宝贵意见建议,按照“对标+创标”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度,全力推进营商环境4.0改革落地,推动广州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广州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奋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感谢您对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办理意见可公开。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19日
(联系人:杨阳,联系电话:8312364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