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佑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地区政协委员代表座谈会中提出的加强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方面的建议,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大湾区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26—29日期间通过电话、微信进行了沟通。经深入研究,您提出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行业标准联盟,促进大湾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穗港澳互用的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粤港澳科技资源互补;加大对市内绿色制造及环保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鼓励穗港澳金融合作,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等工作建议,对加强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一)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广州深入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标准化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居全省首位,广州开发区、广州大学城2个全球首批(共4个)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率先通过验收。南沙建成全国首个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发布粤港澳团体标准20余项。今年1月,在南沙举办国际标准化高峰论坛,并挂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南沙工作站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南沙工作站,支持各单位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二)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率先实施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完成南沙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政策、试点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试点等一批事项。支持南沙深化“跨境理财通”试点,现有15家银行机构具备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合计已超1700种。南沙建立的全球溯源中心荣获中国管理科学奖,今年6月正式发布全球溯源中心标准体系、数据规则体系、知识产权成果、4.0信息系统、溯源专著、溯源数字纪念章、首个实体化运营节点等七大创新成果。成立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集聚港澳工商协会29个,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积极促进大湾区社会组织项目对接与服务协作。
(三)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南沙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并实体化运营。充分发挥广州市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作用,支持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依托南沙自贸片区、综保区,先后推出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海关监管新模式、进口汽车便利通关及保税展示模式、“融资租赁异地委托监管”模式等创新制度,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措施,建立跨境电商便捷通道。成功举办2023广州数字贸易发展论坛,发布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新型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启动成立广州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和南沙“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两个综合性新兴贸易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数字服务出海。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联合组建国际研究院,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试验。
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建立健全穗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出台《广州市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若干措施》《“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积极促进穗港澳科技合作。广州正式成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与港澳科技界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穗建设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汇聚粤港澳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二)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制定广州市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第一批),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试点单位,促进科研用物资进出口更加便利。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纳入第二批享受“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名单,实现进口设备不到1个工作日就完成海关减免税审核确认手续,并获得减免税款150余万元。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2022年投入1000万元经费支持和推动广州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的运营和服务推广,推动为更多港澳用户提供超算资源服务。截至目前,南沙分中心累计服务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户团队200余个,付费长期使用“天河二号”超算资源数已超2.2亿核时。
(三)支持穗港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在澳门大学设立澳门转化医学创新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推进碳量子点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糖尿病足伤口辅料等澳门大学具有科技优势和转化潜力的项目开展成果转化。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为支点,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200余项穗港澳成果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加快推进设立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探索建立“港澳成果、南沙转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三、鼓励穗港澳金融合作,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一)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创新实施QFLP、QDLP、放宽对外资产转让的主体范围和业务种类等一揽子跨境投融资改革政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金额达141亿美元,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342亿元,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6463户。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成功上市交易,累计成交额超3280亿元。
(二)建设绿色金融平台和产品。今年1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牵头联合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等粤港澳三地机构成立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搭建粤港澳三地碳金融产品和标准的创新平台,其中,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成交量2.1亿吨,成交额达56.4亿元,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位。支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设立绿色分行,推动设立全国首家气候支行。2022年,广州绿色贷款余额7913.95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比重11.48%,居全省首位。广州地区累计发行各类人民币绿色债券1308亿元、境外绿色债券15.4亿美元,包括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等多个“首单”绿色债券。
(三)探索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广州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银行公会联合制定大湾区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和林业碳汇业务标准,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对接,试点成果已在全省范围推广。开展新能源资产交易与投融资服务,推动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权益价值。启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探索制定广州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建立集绿色项目申报、认证和融资对接于一体的绿色融资对接系统,截至目前,我市共纳入企业和项目共计2939个。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摆在重中之重,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感谢您对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
(联系人:谢海涛,电话:8312594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